两国都在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扩大其货币在全球的影响力。根据在“X”和其他新闻来源上的搜索结果,以下是关于稳定币的一些最新消息:
韩国央行建议为稳定币提供央行支持: 韩国央行官员建议,为了确保稳定币的稳定运行,最终需要央行提供支持。这一言论是在韩国银行财团探索稳定币之后提出的,也预示着韩国政府将出台相关立法。
美国怀俄明州发行首个州级稳定币: 怀俄明州已发行了其首个由州政府支持的稳定币,名为“Frontier Stable Token”(FRNT)。该代币由美元和短期国债全额支持。
Circle 与 Finastra 合作: 稳定币发行商 Circle 与金融软件公司 Finastra 建立了合作关系,旨在帮助银行将稳定币(如 USDC)整合到其跨境支付流程中,作为传统代理银行结算的替代方案。
PayPal 启用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: PayPal 的全球支付服务已开始使用其发行的稳定币 PYUSD 来结算其 Xoom 跨境支付,以此避开传统的银行工作时间。
稳定币与美国国债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: 随着美国政府债务的增加,稳定币已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资金来源。然而,有分析指出,这种联系是脆弱的,如果加密货币市场出现低迷,可能会导致国债抛售,从而影响美国国债的避险特性。
美国:拥抱和监管私人发行的美元稳定币
美国最近通过了一项名为 GENIUS Act (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) 的法案,这是其在稳定币领域的关键举措。
- 监管框架: 该法案为私人公司发行美元稳定币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联邦框架。其核心要求是,所有稳定币都必须有100%的储备金支持,这些储备金可以是美元、短期美国国债或其他安全流动资产。这本质上模仿了货币局制度,旨在确保稳定币与美元一对一的挂兑。
- 目标: 美国政府认为,通过监管和鼓励私人公司发行合规的美元稳定币,可以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。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(Scott Bessent)预测,到2028年,稳定币市场可能从目前的约2500亿美元增长到2万亿美元,从而极大地扩展美元的全球使用范围。
- 挑战: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此举来加强美元地位,但一些新兴市场担心,美元稳定币的广泛使用可能导致“数字美元化”,削弱其本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。
中国:从禁止到审慎探索
中国在稳定币问题上采取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策略,并表现出了一定的立场转变。
- 数字人民币(e-CNY): 中国的重点是推动其央行数字货币(CBDC)数字人民币。e-CNY旨在通过国内零售支付和批发跨境支付系统(如mBridge)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。
- 立场转变: 尽管中国大陆长期以来严厉打击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,但最近有报道称,中国正在考虑允许使用由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,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。这似乎是对美国拥抱美元稳定币的一种回应。
- 香港的角色: 香港在中国的稳定币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香港已于今年5月通过了一项稳定币监管法案,并于8月正式生效。这为在香港发行由法定货币(包括港元和人民币)支持的稳定币提供了法律依据。一些中国科技和金融巨头,如京东和阿里巴巴,也对此表示了兴趣。
- 内部争论: 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内部对于稳定币的态度并非完全一致。例如,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就曾对稳定币的潜在风险表示担忧,认为其可能带来欺诈和金融系统不稳定的风险。
总的来说,美国和中国在稳定币领域的竞争,可以被看作是一场数字时代的“货币战争”。美国试图通过私人发行的稳定币来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,而中国则专注于推动由国家控制的数字人民币,并正在探索人民币稳定币的可能性,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。